City Hunter

City Hunter + XYZ = ch-xyz

ChatGPT vs Claude:從文章優化看AI訓練風格差異

透過一個簡單的實驗,我們可以清楚看出兩大AI系統在處理同一任務時展現出的截然不同風格。當要求ChatGPT和Claude優化同一篇手機評測文章時,它們的處理方式揭示了背後公司不同的訓練哲學。

“`

實驗設計

我們以一篇關於Samsung Galaxy S24 Ultra的中文評測文章為素材,分別要求ChatGPT和Claude進行優化,然後比較兩者的輸出差異。

核心差異分析

ChatGPT的處理風格

保守優化路線

  • 高度保留原文結構和用詞
  • 僅做適度潤飾和重新排版
  • 維持原作者的寫作風格和語調

結構特色

  • 保持emoji符號和規格表格式
  • 使用分隔線區分段落,視覺層次清晰
  • 採用簡潔的段落結構,每段重點突出

語言風格

  • 維持輕鬆、親民的語調
  • 用詞簡潔直接
  • 保持原文的口語化特色

Claude的處理風格

重構優化路線

  • 完全重構為傳統文章格式
  • 大幅重寫內容,語言更正式
  • 增加許多原文沒有的描述和分析

結構特色

  • 使用標題層級系統
  • 段落較長,內容更詳盡
  • 整體像完整的專業文章

語言風格

  • 採用較為正式的書面語
  • 用詞更加修飾性
  • 整體語調更加專業

深層差異:訓練哲學的體現

處理邏輯對比

面向 ChatGPT Claude
語氣傾向 中性分析型、偏事實整理 情緒引導型、偏正面強化
句構特色 條列清晰、利於快速掃讀 單段連貫性強、注重語勢轉折
用詞習慣 偏好技術性語詞與理性描述 愛用形容詞與價值性詞彙
結構邏輯 偏像簡報或技術報告 整篇像文章,鋪陳明顯
推論邏輯 外顯推論強,說明原因 隱性推論強,引導結論

隱含預設的差異

ChatGPT的預設:假設用戶理性、具備基本判斷能力,需要的是清晰的資訊整理

Claude的預設:假設用戶需要說服或共鳴,需要的是完整的閱讀體驗

訓練風格推論

OpenAI的訓練邏輯(ChatGPT)

  • 強調「資訊正確性」與「結構模組化可操控性」
  • 適配多場景應用需求
  • 偏好產出「可以當作基礎素材進一步修改」的內容
  • 扮演「輔助」角色,幫助用戶在現有基礎上微調

Anthropic的訓練邏輯(Claude)

  • 強調「語意完整性」與「文句自然連貫性」
  • 模擬專欄作家的寫作風格
  • 傾向幫使用者生成「看起來像精心撰寫過的成品」
  • 扮演「創作」角色,主動重新構思和深化內容

重要認知:能力 vs 預設行為

需要強調的是,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「預設行為模式」上,而非能力限制。透過明確的指令,兩個AI都可以調整輸出風格:

  • Claude也能產出簡潔的條列式內容
  • ChatGPT也能創作富有感情的文章

差異在於,當沒有特定指令時,它們會自然展現出什麼樣的處理傾向。

適用場景建議

ChatGPT更適合 Claude更適合
需要資訊整理和結構化的任務 需要完整閱讀體驗的內容
技術文件、商業報告 專欄文章、推薦文
需要多次修改調整的內容 品牌文案、媒體稿件
論壇討論、實用性文章 需要情感共鳴的寫作

結論

ChatGPT側重「資訊控制與邏輯組織」,Claude側重「文意美感與情緒節奏」。這種差異反映了兩家公司在AI訓練上的不同理念:一個偏向理性工具,一個偏向創意夥伴。

了解這些差異,有助於我們根據具體需求選擇合適的AI工具,發揮各自的長處。

“`